聯系人:龐先生
手 機:13522423461
電 話:13522423461
地 址:北京市 順義 李橋鎮
在21世紀信息化的時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子產品的流通越來越廣,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根據電子產品的現狀,5月1日起,商務部出臺的《舊電器電子產品流通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旨在規范舊電器電子產品收購和銷售活動。下面是南京廢舊電子設備回收的有關工作人員為大家整理。
當下中國已進入電子產品流通盛世,不斷推陳出新的電子產品們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快樂和便利的同時,其廢棄物量亦節節攀高,若不適宜處理,將造成巨大危害。
“目前這種態勢如果繼續發展下去,電子廢棄物會成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污染源。”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電子廢棄物的影響面積比較大,因為每個地方都在使用,尤以城市最為集中。這些產品如果到了使用周期末還繼續使用,不但品質下降,耗電量增加,穩定性變差,并且安全性下降,可能造成燃燒甚至爆炸。
“即使你把舊電視賣了,那些高價回收的人一般都不會把它賣到處理工廠去,而是會轉手賣給二手家電市場,清理一下電路板又便宜賣出去,重新流回消費者手中。”劉步塵談道,實在無法再使用的則會被賣給小型的處理機構,在那里把機器一砸,有用的東西分揀一下,沒用的就堆那。“這會造成很多危害,里面含有的有毒成分,比如鉛、鎳等會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劉步塵表示,我國絕大部分電子廢棄物都未能進入正規回收體系。“所謂正規回收是指能科學處理的大規模工廠,把有用的分解出來,沒用的做無害化處理,這樣的話,產品的生命周期就會徹底結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中國就建立了一批規模大、技術先進的正規電子垃圾回收處置企業,可是以垃圾集散中心和拆解戶為代表的“游擊隊”才是電子垃圾收集處理產業的主力。他們規模小,人數多,技術水平低,拆解方式簡單粗放,污染嚴重。飛象網CEO項立剛[微博]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非正規企業會把廢舊物中的一些產品或零件通過非正當的渠道又拿去賣,獲利較多,回收價格自然也較高,正規企業的回收價格沒有競爭力。
艾媒咨詢CEO張毅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我國最主要的問題是處理技術還不成熟,效率太低。“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的這個產業已經開始盈利了。”他表示,歸根到底還是技術問題,鼓勵創新力度不夠,回收技術與產業化方面未能獲得足夠重視。“如果技術成熟,最后企業有盈利,那問題就不大了。”
劉步塵則建議將其當作公益環保產業來做,在全國建立起一個布局均衡、處理能力較強的系統——至少3個省建立一個處理工廠,并在所轄范圍內建立起有效的回收體系,而不是等人把廢舊產品送過來。“廠家賣新電器時不是要建立銷售點嗎?為什么在建立回收工廠時不建立回收點呢?至于回收價格,必須市場化,不能因為我是國家投資的,我就是老大,不把消費者當回事,要以市場規律來指導企業運行。”
項立剛也表示,雖然國外對于電子廢棄物的處理主要是通過企業,但用戶會承擔一部分處理費用。“他們廢棄物的量相對較少,沒有中國這么嚴重,而我國不管是正規還是非正規的企業,加起來回收處理的產品不到20%,絕大部分還是被消費者自己隨意地處理掉了。”在他看來,中國的消費者目前還無法接受自己掏錢處理電子廢棄物這種觀念。“就像你家里的廢水和垃圾,是不是要付錢去處理?電子產品也是一樣的。但中國消費者現在不可能接受。”
張毅還建議加強社會宣傳,引起人們重視,“普通公民如果能意識到危害,也會自覺地采用恰當的方式,現在大家還不怎么當回事。”
綜上所述,根據有關數據資料顯示,中國就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歐諾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中國的廢舊產品量遠遠大于其他國家,如果不能盡快建立完整的廢舊電器的回收、拆解、處理、利用的完整鏈條,那未來廢舊電子產品會越來越多,污染程度越來越大。這件事刻不容緩。